达拉特旗位于呼包鄂金三角腹地,黄河几字湾顶端,北与包头隔河相望,是鄂尔多斯市北大门,平均海拔1200米,年平均降水量311.4毫米。全旗总面积8188平方公里,总人口37万,辖1个苏木、8个镇、6个街道办事处,有开发区园区4个。全旗地势南高北低、呈阶梯状,俗有“五梁、三沙、二份滩”之称,南部为丘陵沟壑区,矿藏丰富;中部为库布其沙漠区,宜林宜牧;北部为黄河冲积平原,是国家商品粮基地和现代农业示范区。达拉特历史悠久,古为“骑射之地、游牧之所”,早在7万年前,古“河套人”就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繁衍生息。达拉特文化底蕴深厚,蒙元文化、黄河文化、农耕文化、西口文化在这里交融发展,境内有闻名全国的响沙湾、恩格贝等旅游景区和秦直道、昭君坟等名胜古迹。达拉特资源富集,煤炭资源探明储量100亿吨,预测储量322亿吨;芒硝储量居世界第一,探明储量68亿吨,远景储量100亿吨;石英砂品位为全国同类矿产之首,储量大、埋藏浅,探明储量4720万吨,预测储量8000万吨;探明地下蕴藏有万吨级的砂岩型铀矿床;太阳能、风能开发利用潜力巨大,2017年被国家能源局确定为内蒙古唯一的光伏发电应用领跑基地。达拉特区位优势明显,是国家“一带一路”和“呼包银榆”经济圈的重要节点,210国道、兴巴高速、包茂高速和包神铁路、包西铁路、沿河铁路等交通主干道贯穿全境,形成“三横五纵”公路交通网和“一横二纵”铁路交通网,距离包头机场22公里、鄂尔多斯机场100公里、呼和浩特机场150公里,能够有效辐射“呼包鄂”“晋陕宁”“京津冀”等地区。达拉特投资环境优越,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完善,土地、能源、劳动力资源丰富,黄河过境190公里,地下水、黄河水、地表水年可用水量6.3亿立方米,资源与区位组合条件良好,具备发展大工业的优越条件,是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理想地区之一。
近年来,达拉特旗在自治区党委、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抢抓西部大开发、国家能源战略西移等重大机遇,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力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防风险,全旗呈现出经济平稳发展、改革有序推进、民生持续改善、社会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2017年,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完成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3亿元,增长13.6%;固定资产投资267.3亿元,增长1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0亿元,增长7.1%;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9315元和16618元,分别增长8%和8.2%。先后被确定为自治区“扩权强县”试点、全国第二批农村改革试验区、第三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荣获国家卫生县城、国家园林县城、“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和自治区文明城市称号,位列中国西部百强县市第21位和全国工业百强县第63位,成为全国电商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和国家首批增量配电业务改革试点,荣膺2016中国县域经济“旅游魅力县”和“投资潜力县”。
一、坚持高质量发展,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壮大“四大基地”,全面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
一是着力建设新型工业基地。围绕转型和升级两大核心任务,坚持创新引领,延伸产业链条,壮大产业规模,加快绿色崛起,全力推进园区和项目建设,工业经济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明显提升。按照创建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园区目标,编制完成工业园区规划和22平方公里铝产业园区规划,达拉特经济开发区核心区建成面积79平方公里,累计完成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投资50亿元,园区综合承载能力不断增强,共引进项目119个,其中建成投产80个、在建26个、拟建13个,是内蒙古工业十强开发区、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园区和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煤电产业,现有煤矿28座(露天23座、井工5座),煤炭产能4140万吨;电力总装机427.8万千瓦(火电416万千瓦、光伏11.8万千瓦),是蒙西电网的主要支撑电源点。煤电铝产业,形成100万吨氧化铝、4.2万吨高纯铝产能,蒙泰10万吨铝板带项目试产,在建90万吨铝冶炼、6万吨电子铝箔项目。化工产业,形成150万吨甲醇、50万吨PVC、45万吨烧碱、4.8万吨黄原胶产能,荣信化工90万吨甲醇、新能60万吨甲醇、亿利化学50万吨PVC等项目投产,新能20万吨稳定轻烃即将试产,荣信化工二期40万吨煤制乙二醇、30万吨聚甲氧基二甲醚和盛德源25万吨二甲醚项目正在建设。建材产业,形成2400万平方米陶瓷、33万吨PVC深加工、320万吨水泥产能,在建陶瓷生产线12条。高新技术产业,建成蓝宝石单晶炉600台,形成3000吨聚苯硫醚产能,新奥1000吨石墨烯、索能10万吨碳化硅项目正在建设。
二是着力建设“北纬40度、黄河几字湾”健康安全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深入推进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走特色路线、创绿色品牌,推动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结合、一二三产融合,打通农牧林水横向连接和种养加销纵向产业链条,发展高效、优质、生态、品牌农牧业。实施高效节水农业项目130万亩,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93%;全旗土地流转率达到44%,集中规模经营面积达到60万亩。粮食产量连续13年稳定在10亿斤以上,荣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单位称号,是国家千亿斤粮食增产示范基地。蔬菜、乳肉、牧草等产业初具规模,种植瓜果蔬菜15万亩,饲草种植50万亩,是中国西部重要的优质牧草种植基地之一;建成养殖园、养殖场981个,奶牛、生猪、羊、獭兔分别达到4.8万头、18万口、275万只、450万只,水产养殖近2万亩。培育形成响沙酒业、东达蒙古王2个中国驰名商标和真金、蒙祥等23个著名知名商标。现有市级涉农龙头企业35家、自治区级涉农龙头企业8家、国家级涉农龙头企业2家、各类专业合作社1400家、家庭农牧场500家,年销售收入100万元以上农畜产品加工企业、500万元以上流通企业分别达到13家和8家,先后引进优然牧业、赛科星、正时、东方希望等大型涉农企业,农牧业规模化、产业化和品牌化发展进程明显加快。
三是着力建设旅游休闲度假基地。坚持把旅游业作为发展现代服务业的突破口,大力发展全域旅游、四季旅游,不断创新丰富“旅游+”业态,全面打响达拉特旅游品牌,建设中国西部地区沙漠度假天堂、黄河风情观光带、乡村旅游胜地和户外运动乐园,打造内蒙古旅游中心城市。全面加强重点景区基础设施,建成5A级景区响沙湾,4A级景区恩格贝、释尼召、银肯塔拉、万通生态旅游区、吉祥福聚寺,3A级景区库布其、昭君城、窝阔台,是自治区拥有高A级景区最多的旗县;现有市级乡村旅游示范村5个、自治区级乡村旅游星级接待户4家、市级农牧家乐典型示范户20家,兴昌渔村被评为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户;在建及规划建设景区2个,分别为邦成马文化产业园和王爱召文化旅游区。2017年,全旗接待游客234.5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75.3亿元,分别增长21.7%和24.5%。推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文化传媒、演艺影视等产业业态正在兴起,响沙湾、恩格贝分别成为国家、内蒙古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四是着力建设现代物流集散基地。坚持把物流业作为县域经济新的增长点和重要支撑重点推进,借助210国道、包茂高速、兴巴高速和包西铁路、沿河铁路等外运通道优势,规划建设了一批农畜产品、煤炭等大型物流园区。现已建成煤炭物流园区3处、铁路集装站3个,煤炭年发运能力在8000万吨以上,煤炭洗选配能力在1亿吨以上。培育和发展现代物流企业,现有惠民、马兰滩、风水梁等在建商贸物流园区4个,京顺、嘉佑等商贸物流企业3家,第三方物流及快递企业11家,现代物流配送体系正在完善。
二、坚持协调发展,着力提升城市品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
一是建设富有鲜明特色的生态健康智慧、宜居宜业宜游之城。坚持完善与提升并重、新建与改造并举,深入挖掘文化底蕴和地域特色,充分融入文化元素,推动城市发展由“规模扩张”向“品质提升”转变。着力完善市政基础设施,市政道路总长达到167公里,城市绿化面积达到1188万平方米;建成污水处理厂1座、污泥处置厂和垃圾无害化处理厂各1座,城市自来水普及率、城市气化率、污水处理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达到99%、79%、89%和96%,镇区集中供热面积达到805万平方米,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30.7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到56.6%。建成体育中心1处、大型公园及广场5个,新建博物馆图书馆即将投用。主动接受包头辐射,编制完成包达协调规划,形成了“一心一环、两带三轴”的总体布局结构,推动达旗与包头的跨河共建,借力包头人才资源、产业经济等方面的优势,实现产业和城市的融合,不断增强城市发展活力。加快撤旗设市进程,提高城市产业带动和人口集聚能力,打造“呼包鄂”地区新的增长极。
二是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坚持以美丽乡村建设、产业发展、乡风文明为重点,加快基础设施向农村牧区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牧区覆盖、城市文明向农村牧区辐射。黄河防洪能力进一步增强,累计加固堤坊165公里;实施人畜安全饮水工程232处,解决了14万人、39.2万头只牲畜饮水安全问题;黄河二期防洪工程等项目正在实施,水利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全旗境内公路总里程达到3280公里,建成铁路376公里。城乡电网不断优化,建成500千伏变电站1座、220千伏变电站6座、110千伏变电站20座。新农村新牧区建设成效显著,白泥井等6处新农村及移小区建成投用,累计搬迁入住农牧民3356户。累计完成危房改造7.8万户、街巷硬化1421公里、农网升级改造4917公里、广播电视户户通7.6万户、广播“村村响”233个,农村牧区社会风气和文明程度得到明显改观。
三是推动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强化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全旗中小学、幼儿园达到116所,城乡教育教学质量明显提高,高考上线率居鄂尔多斯市前列。科技创新能力全面提升,累计实施国家“863”计划项目5个、“973”重点项目1个,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8家,获得国家专利授权146项,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和科普示范县称号。城乡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现有医疗卫生机构379所,其中旗人民医院为三级综合医院,中蒙医医院为二级甲等中医院。文化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建成综合文化站14个、嘎查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117个、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20个、嘎查村草原书屋130个、各类文化广场160处,现有文化户292户、文艺队230支,累计创作歌舞、戏剧、曲艺、小品等文艺作品200多件,形成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荣膺“全国文化先进旗”。新建政务服务中心、电子商务运营中心和公共服务中心、科技孵化园、大学生创业园,培育羊煤土气、东达、万通等电商企业15家,建成O2O线下体验店6家、农村电商服务站点54个、街道社区服务网点30个。社会治理创新全面加强,建成旗级综治中心1个、苏木镇(街道)级综治中心15个、嘠查村(社区)级综治中心117个,一大批矛盾纠纷得到有效化解。“法治达拉特”、“平安达拉特”建设成效明显,社会文明程度和群众生活环境持续优化。
三、坚持绿色发展,优化地区生态环境,节约集约利用资源,努力实现美丽与发展共赢
一是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同步加强。围绕打造“金沙、蓝海、绿洲”沙漠经济先导区的思路,认真落实“三区”发展规划,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面积达到3206平方公里。2000年以来,累计完成退耕还林等林业生态工程250万亩、义务植树3740万株,全旗森林总面积达到362万亩,累计完成退牧还草365万亩。全旗森林覆盖率和植被覆盖度分别达到28.6%和78.8%,湿地总面积2.6万公顷。积极推进生态移民工程,累计转移生态自然恢复区农牧民2549户、7453人,整体退出区域面积1464平方公里。严格执行禁牧禁垦政策,实行禁牧舍饲,发展标准化养殖,实现以草定畜、草畜平衡,自然放养、靠天养畜的传统畜牧业生产经营方式得到了根本性转变。
二是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相互兼顾。坚持走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循环发展之路,节能减排任务得到有效落实。2017年削减二氧化硫750吨、氮氧化物1300吨,万元GDP能耗同比下降3.2%,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76.5%以上。建立了旗乡村三级河长管理体系,实现河流巡查管护全覆盖。积极倡导矿山企业造林种草,促进矿山企业绿化工作常态化、制度化,累计完成碳汇林2.2万亩,实现了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构建优质教育、就业服务、社会保障、基本医疗、住房保障“五大体系”。脱贫攻坚取得重大进展,实行“三保障、四覆盖”帮扶措施,实施易地搬迁、产业扶持等重点扶贫项目,稳定脱贫22460人,国贫人口减少为571人。2017年,全旗民生和社会事业支出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84.7%。
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我旗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和践行新发展理念,以提升发展质量效益为中心,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突出创新引领,坚守“三条底线”,促进“五化”协同,打好“三大攻坚战”,着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着力推进城乡协调发展,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建设富饶达拉特、友善达拉特、美丽达拉特,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现代化达拉特新征程,全力打造“亮丽黄河湾,多彩达拉特”,努力实现经济实力更加雄厚、城乡发展更加协调、生态环境更加优美、发展活力更加强劲、人民生活更加幸福“五个更加”奋斗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