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好,欢迎访问达拉特旗人民政府网站!

  • 今天是

达拉特旗2015年抗旱应急预案

  • 发布日期:2015-05-08 09:48
  • 来源:
  • 作者:

达拉特旗2015年抗旱应急预案 

    

 

                                                                 达拉特旗防汛抗旱指挥部 

                                                                    二○一五年六月 

    

    

    

  目  录 

  1  总则.............................................................................................. 1 

  1.1 编制目的.............................................................................. 1 

  1.2 编制依据.............................................................................. 1 

  1.3 适用范围.............................................................................. 2 

  1.4 工作原则.............................................................................. 2 

  2  基本情况..................................................................................... 3 

  2.1 自然地理.............................................................................. 3 

  2.2 气象、水文条件................................................................. 3 

  2.3 地形地貌、土壤植被、水土流失等情况....................... 5 

  2.4 社会经济情况..................................................................... 7 

  3  抗旱机构及职责........................................................................ 7 

  3.1 旗防汛抗旱指挥部............................................................. 7 

  3.1.1 旗防汛抗旱指挥部的抗旱职责............................. 8 

  3.1.2旗防汛抗旱指挥部成员单位职责......................... 9 

  3.1.3旗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职责........................... 11 

  3.2 苏木镇防汛抗旱指挥机构.............................................. 11 

  3.3 抗旱工作责任制............................................................... 12 

  4  预防和预警机制....................................................................... 12 

  4.1 旱情预防和预警信息...................................................... 12 

  4.2 预防预警行动................................................................... 13 

  4.2.1准备工作................................................................... 13 

  4.2.2旱情预警................................................................... 14 

  4.3 预警支持系统................................................................... 14 

  4.3.1干旱风险图.............................................................. 14 

  4.3.2抗旱预案................................................................... 15 

  4.3.3预警级别................................................................... 15 

  5  应急响应.................................................................................. 15 

  5.1 总体要求........................................................................... 15 

  5.2 Ⅰ级响应........................................................................... 16 

  5.2.1工作会商................................................................... 16 

  5.2.2工作部署................................................................... 16 

  5.2.3方案启动................................................................... 17 

  5.2.4宣传动员................................................................... 18 

  5.2.5部门联动................................................................... 18 

  5.2.6协调指导................................................................... 18 

  5.3 Ⅱ级响应........................................................................... 19 

  5.3.1工作会商................................................................... 19 

  5.3.2工作部署................................................................... 19 

  5.3.3方案启动................................................................... 20 

  5.3.4宣传动员................................................................... 21 

  5.3.5部门联动................................................................... 21 

  5.3.6协调指导................................................................... 21 

  5.4 Ⅲ级响应........................................................................... 22 

  5.4.1工作会商................................................................... 22 

  5.4.2工作部署................................................................... 22 

  5.4.3方案启动................................................................... 23 

  5.4.4宣传动员................................................................... 23 

  5.4.5部门联动................................................................... 23 

  5.4.6协调指导................................................................... 23 

  5.5 Ⅳ级响应........................................................................... 24 

  5.6 应急结束........................................................................... 24 

  6  应急保障.................................................................................. 25 

  6.1 资金保障........................................................................... 25 

  6.2 物资保障........................................................................... 25 

  6.3 水源保障........................................................................... 25 

  6.4 队伍保障........................................................................... 26 

  6.5 供电保障........................................................................... 26 

  6.6 医疗保障........................................................................... 26 

  6.7 治安保障............................................................................ 27 

  6.8 社会动员保障................................................................... 27 

  6.9 技术保障............................................................................ 27 

  6.10 宣传及培训..................................................................... 28 

  7  后期处置.................................................................................. 28 

  7.1 救灾.................................................................................... 28 

  7.2 灾后工程修复................................................................... 29 

  7.3 抗旱工作评价................................................................... 29 

  8  附则........................................................................................... 30 

  8.1 名词术语解释................................................................... 30 

   


  9  附表:2015年达拉特旗防汛抗旱责任人.......................... 32 

    

  达拉特旗抗旱应急预案 

1  总则

1.1 编制目的

  主动应对干旱灾害,科学合理的利用水资源,做好干旱灾害的防范与处置工作,使干旱灾害处于可控状态,保证抗旱救灾工作快速、有序、高效进行,力争将干旱灾害造成的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保障我旗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据上级文件精神,编制本应急预案。 

1.2 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抗旱条例》、《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国家防汛抗旱应急预案》、《城市节约用水管理规定》、《取水许可制度实施办法》等国家颁布的有关法律法规及各级人民政府颁布的有关地方性法规、条例和规定,结合我旗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及干旱灾害成因特点,编制本预案。 

1.3 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全旗范围内突发性旱灾的预防和应急处置。突发性旱灾害包括:干旱灾害、供水危机以及供水水质被侵害等次生衍生灾害。 

1.4 工作原则

  1、以“群众路线”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本着“抗长旱,防大旱,科学抗旱,早动手,抓主动”的指导思想,坚持以防为主、防抗结合、防重于抗、抗重于救的原则,不断提高防旱现代化水平。

  2、抗旱工作实行各级人民政府行政首长负责制,统一指挥,分级分部门负责。坚持因地制宜,城乡城筹,突出重点,兼顾一般,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

  3、坚持确保农村、农业、农民安全度旱,为我旗新农村建设,全面实现小康社会提供防旱安全保证为首要目标,实行常备不懈,以防为主,防抗结合的原则。

  4、坚持依法抗旱,实行公众参与,军民结合,警民结合,专群结合,平战结合。群众队伍、专业队伍是抗旱的主要力量,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主要承担抗旱的急难险重等攻坚任务。

  5、抗旱用水以水资源承载能力为基础,科学调度,优化配置,实行先生活,后生产,先地表,后地下,先节水,后调水,最大限度的满足城乡生活、生产、生态用水需求。

  6、坚持抗旱统筹,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利用雨洪资源,以法规约束人的行为,防止人对水的侵害,实现利用和保护水资源的统一,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2  基本情况

2.1 自然地理 

  达拉特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南部,黄河中游南岸,鄂尔多斯高原北端。东西长133公里,南北宽66公里,总面积为8188平方公里。地理坐标:东经109°100″—110°45″,北纬40°00″—40°30″。北与国家钢铁稀土基地—包头市隔河相望,东南西分别与准格尔旗、东胜市、杭锦旗接壤。地处蒙中经济区,内蒙古自治区最主要的“呼和浩特—包头—乌海”产业带与连通我国中西部的神华铁路产业带的“T”字型结合部。旗人民政府树林召镇,是包头—西安210国道和包神铁路线上的重镇,是包头通往鄂尔多斯市、陕西、山西等地的交通要道,是鄂尔多斯市的北大门。 

2.2 气象、水文条件

  达拉特旗位于欧亚大陆腹地,远离海洋,受极地气团影响,形成了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大陆度为75%,其特征为少雨、多风、干燥,极易发生干旱、洪涝、霜冻等自然灾害。 

  境内冬、春季节常有大风出现,大风日数年平均为24天,最多达48天(1962年)。除大风外,还有沙尘暴天气;沙尘暴年平均15天,1966年达31天。大风和沙尘暴风力常在5—8级之间,短时达9—10级。 

  气温变化较大,冬季严寒而漫长,夏季炎热而短暂。年平均气温6℃左右,最高气温达40.2℃(1975年7月16日),最低-34.5℃(1971年1月22日),温差达74.7℃。年平均气温分布:北部平原区低于南部丘陵区。北部平原区年均6.1℃-6.6℃,南部丘陵区为6.8℃-7.4℃。以季节分布:冬季北部平原区冷于南部丘陵区。盛夏,北部又热于南部。1月气温最低,7月最高。北部平原区1月平均气温为--12.8℃--13.7℃,南部丘陵区为-11.4℃--11.9℃。7月,北部为22.9℃-23.1℃,南部为22.5℃。 

  蒸发十分强烈,年平均蒸发量(水面蒸发)约为降水量的7倍,为2200毫米,蒸发最大值出现在5—6月,月平均蒸发量达375毫米以上。1971年5月,出现了水面蒸发最大值,为531.6毫米。 

  日照丰富,年日照时数为3159.4小时,占可照总时数的71%。农作物生长季节(4-9月)可照时数为1774.2小时,占全年实照总时数的56%。其中5、6、7三个月各月的实照时数为300-320小时,4、8、9三个月为200-280小时,4-9六个月的百分率为66-71%。 

  各地的初、终霜日,年际变化很不稳定,迟早相差甚大。大部分地区最长无霜期与最短无霜期相差一个月左右,乌兰地区有的年份相差近两个月。全旗各地的初霜日一般出现在9月下旬,终霜日结束于5月9日-14日,无霜期平均为130-140天。最长无霜期161天(1967年乌兰气象站),最短为107天(1971年乌兰气象站)。 

  土壤冻结一般在10月中、下旬,解冻在次年3月末或4月初,冻结期150天左右。最大冻土厚度162厘米(1964年2月)。 

  境内全年大部分时间为西北气流控制,只有盛夏季节东南季风带着海洋水汽输入内地,形成降水过程。降水量东部多于西部;夏、秋季节多,冬、春季节少;雷雨多,普雨少。旗内年平均降水量为240-360毫米。 

2.3 地形地貌、土壤植被、水土流失等情况

  达拉特旗总面积8188.4km2,呈不规则长方形,地势南高北低,西高东低,海拔约1000—1500m。南部黄土丘陵沟壑区,属鄂尔多斯台地,地势起伏较大,树枝状沟谷密布,沟谷发育,水土流失严重,面积2660.4平方公里,占全旗总面积的32.5%;中部库布其沙漠区,呈东西向横亘旗境中部,面积3608平方公里,占全旗总面积的44.1%;北部黄河冲积平原区,位于黄河南岸,面积1920平方公里,占全旗总面积的23.4%,海拔1000米左右,西高东低,坡降1/8000--1/10000。 

  土壤从南到北分布有5个土类,13个亚类,28个土层,51个土种。南部丘陵区以栗钙土为主,沙岩、沙砾岩、泥质沙岩残积、坡积物为成土母质。由于强烈的风、水蚀作用,丘陵顶部多为粗骨性栗钙土和砒沙石土。丘陵中、下部多为侵蚀黄沙土和栗钙土,一些平缓低凹坡梁地为覆沙栗钙土。 

  该类土壤质地生产性能不良,有机质平均含量为0.6103%,植被低矮、稀疏,平均高度10-20厘米,覆盖率为7%-30%。 

  库布其沙漠土壤以流动风沙土、半流动风沙土、固定沙土为主,有机质平均含量0.3559%。植被以油篙为主,植被高度45-60厘米,覆盖率为30-60%。 

  黄河冲积平原区土壤以灌淤土、盐土、碱土、草甸土为主,草群生长茂密。非盐渍土植被以中生、湿生的根茎性、丛生禾草、苔草为主,盐渍地植被以盐生植物为主。草甸土的有机质含量0.7871%-0.8237%,盐土的有机质含景0.311%-1.144%。植被高度10-150厘米,覆盖率为50%-95%。 

  境内水土流失区主要集中于南部黄土丘陵沟壑区和中部库布其沙漠区。西起中和西镇,东至吉格斯太镇,北起鄂尔多斯台地北沿,南至与东胜区交界处。全旗8个苏木(镇),梁外地区均属水土流失区,水土流失区面积6268.4km2。十大孔兑流域内,平均侵蚀模数4486t/km2·n,每年约向黄河输送泥沙3140万t。龙头拐水文站实测,西柳沟洪水含沙量最高达1.38t/m3。 

2.4 社会经济情况

  达拉特旗辖8个苏木镇、6个街道办事处,总人口约36.37万人。有蒙、藏、满、回、壮、达斡尔等14个少数民族。是一个以蒙古族为主体、汉族占大多数的多民族杂居区。旗政府所在地树林召镇占地14.33平方公里。截止2014年底全旗地区生产总值达495.02亿元,财政收入20.19亿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31589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13378元。另外达拉特旗还是内蒙古自治区和国家的重要商品粮食基地之一,2014年全年粮食产量58.69万吨。 

3  抗旱机构及职责

3.1 旗防汛抗旱指挥部

  达拉特旗防汛抗旱指挥部是旗级防汛抗旱的日常指挥机构,由正副总指挥及有关成员单位组成,其日常工作机构为达拉特旗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设在旗水务局,办公室电话:0477—5183825,传真:0477—5183827。 

  旗防汛抗旱指挥部组成人员如下: 

  总 指 挥:奇·达楞太(旗委副书记、政府旗长) 

  常务副总指挥:王三石(旗委副书记) 

  副总指挥:王占权(旗委常委、人武部部长) 

  李占岭(旗委常委、政府副旗长) 

  刘继英(政府副旗长) 

  陈  龙(政府副旗长) 

  康俊莲(政府副旗长) 

  刘根外(恩格贝生态示范区管委会副主任) 

  林金栋(水务局局长) 

  成员单位:旗委办、政府办、发展和改革局、经济商务和信息化局、民政局、市政管理局、规划局、教育局、财政局、交通运输局、国土资源局、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卫生局、旅游局、农机局、水保局、煤炭局、公安局、安监局、水务局、农牧业局、气象局、移动公司、联通公司、电信公司、石油公司、供电局。 

3.1.1 旗防汛抗旱指挥部的抗旱职责

  1、贯彻执行国家、自治区、市防汛抗旱有关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 

  2、组织、协调、监督、指挥全旗防汛抗旱工作。 

  3、掌握抗旱的情况和信息,为领导指挥决策提供依据,负责发布达拉特旗防汛抗旱指挥部的公告、决定和命令,并监督实施。 

  4、组织开展抗旱工作检查,督促做好抗旱准备工作,贯彻行政首长负责制,负责全旗抗旱日常工作。 

  5、加强抗旱通讯网络建设,掌握分析气象、雨水情、旱情、工情、灾情及其变化情况,进行旱情预报。 

  6、负责全旗抗旱预案的编制、修订、完善。 

  7、负责全旗抗旱物资、器材、经费计划的编制、调配与管理,并监督使用,抓好抗旱服务组织建设; 

  8、负责抗旱的宣传工作,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防灾、减灾意识。 

3.1.2旗防汛抗旱指挥部成员单位职责

  1、旗委办:协助具体指挥,负责联系指挥部各成员单位工作。 

  2、政府办:协助具体指挥,负责灾情的核实工作。 

  3、发展和改革局:负责协调抗旱工程、水源建设及所需项目立项工作。 

  4、公安局:维护社会治安秩序,依法打击造谣惑众和盗窃、哄抢抗旱物资以及破坏抗旱设施的违法犯罪活动,协助有关部门妥善处理因抗旱引发的群体性治安事件。 

  5、民政局:组织协调抗旱救灾工作。组织灾情核查,及时向旗防汛抗旱指挥部提供灾情信息,负责组织协调受灾群众的生活救助。管理、分配救助受灾群众的款物,并监督使用。组织、指导和开展救灾捐赠等工作。 

  6、财政局:组织实施抗旱和救灾经费预算,及时下拨并监督使用。 

  7、建设局:协助做好城镇抗旱规划制定工作的指导,配合有关部门组织、指导城市市政设施和民用设施的保安工作。 

  8、交通局:协调组织交通主管部门做好公路、水运交通设施的安全工作;协调组织车辆,做好抗旱人员、物资及设备的运输工作。 

  9、经济商务和信息化局:组织协调工业企业抓好抗旱救灾工作,协调抗旱信息资源的交换和共享,根据旱情需要,协调调度应急通讯设施,确保抗旱信息的传递。 

  10、水务局:负责组织、协调、监督、指导抗旱的日常工作。负责全旗水资源的统一管理、调配,协调抗旱水量计划调度工作,负责抗旱水源工程建设及蓄水保水。 

  11、农牧业局:及时收集、整理和反映农牧业干旱灾情信息,负责制定并指导实施抗御干旱的农牧业生产措施。 

  12、卫生局:负责灾区疾病预防控制和医疗救护工作。灾害发生后,及时向旗防汛抗旱指挥部提供灾区疫情与防治信息,组织卫生部门和医疗卫生人员赶赴灾区,开展防病治病,预防和控制疫情的发生和流行。 

  13、气象局:负责气候监测和预测预报工作。从气象角度对旱情形势作出分析和预测。根据旱情发展情况,适时开展人工增雨作业。 

  14、部队、预备役、武警、人武部门:负责组织部队、武警、预备役、人武部门实施抗旱救灾,根据旱情需要,担负临时应急水源的抢修、抢建及运水等工作,协助当地公安部门维护抢险救灾秩序和灾区社会治安。 

  15、其它部门:负责积极主动做好对抗旱工作有利的本职工作。 

 3.1.3旗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职责

  负责全旗旱情监测和抗旱日常管理工作,及时掌握、收集和整理旱情和灾情信息,供领导决策;负责抗旱服务组织建设;负责抗旱经费分配和对使用管理进行监督;组织实施抗旱行动,协调和组织实施跨镇的调水等。 

3.2 苏木镇防汛抗旱指挥机构

  各苏木镇设立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在上级防汛抗旱指挥机构的指导和本级人民政府的领导下,组织和指挥本行政区域内的抗旱工作,办事机构设在各镇人民政府。 

3.3 抗旱工作责任制

  抗旱工作实行各级人民政府行政首长负责制,统一指挥,分级分部门负责,严格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度。各有关部门、各有关单位和各苏木镇的抗旱救灾工作职责:一是落实好抗旱救灾队伍和物资;二是组织抗旱救灾安全大检查,并限期整改存在的隐患;三是落实好抗旱预案和救灾方案,分析和掌握各种等级旱情可能造成的灾害状况;四是增强全民抗旱意识,服从抗旱统一调动和指挥,积极参加抗旱救灾工作,尽力减少旱灾损失。 

4  预防和预警机制

4.1 旱情预防和预警信息

  1、旱情预防和预警信息主要包括:水雨情变化、蓄水情况、农田土壤墒情,干旱发生的时间、地点、程度、受旱范围、影响人口及对工农业生产、城乡生活、生态环境等方面造成的影响。 

  2、气象、农业、水利部门加强对干旱灾害性天气、河流来水和工程蓄、引水变化的监测和预报,并将结果报有关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城市缺水(即城市日供水量低于正常日供水量的3%—5%)情况持续10天,要及时向有关抗旱指挥机构报告。 

  3、在干旱期间,各职能部门要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相关雨、水情监测点每天通过电话、传真向旗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报旱情资料。旗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经过对信息分析处理,预测预报旱情发展趋势,及时向旗人民政府和防汛抗旱指挥部报旱情信息,并根据实际情况,按相关规定通过媒体向社会发布。 

4.2 预防预警行动

4.2.1准备工作

  1、思想准备。加强宣传,增强全民节水和保护水资源的意识,做好抗旱的思想准备。 

  2、组织准备。建立健全各级抗旱指挥机构,落实抗旱责任人,加强抗旱服务组织和旱情监测预警网络的建设。 

  3、工程准备。开展水源工程建设,对水毁工程、病险水库、渠道工程等进行整治建设,保障工程正常供水。 

  4、预案准备。编制、修订、完善各类抗旱预案,主动应对不同等级的干旱灾害。 

  5、物资准备。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储备必要的抗旱物资,合理配置,以应急需。 

  6、抗旱检查。实行分级检查制度,发现薄弱环节要明确责任,限期整改。 

4.2.2旱情预警

  1、农业干旱 

  根据干旱出现的季节划分为5种:春旱、夏旱、伏旱、秋旱和冬旱。农业干旱划分为4级,轻度干旱(Ⅳ级)、中度干旱(Ⅲ级)、严重干旱(Ⅱ级)、特大干旱(Ⅰ级)。 

  2、城镇干旱 

  城镇干旱划分为三级,轻度干旱(Ⅳ级)、中度干旱(Ⅲ级)、严重干旱(Ⅱ级)。 

  3、干旱等级评估 

  局部旱:某一类型的干旱受旱面积占一个镇境内耕地面积的35%以下,即为局部旱。 

  镇区旱:某一类型的干旱受旱面积占一个镇区境内耕地面积的35%以上,即为镇区旱。 

  全旗旱:某一类型的干旱受旱镇区个数占全旗镇区数的20%以上,即为全旗旱。 

4.3 预警支持系统

4.3.1干旱风险图

  旗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应组织工程技术人员研究绘制本地区的农业和城市干旱风险图,并以城市干旱风险图作为抗旱救灾决策的技术依据。 

4.3.2抗旱预案

  各级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应编制抗旱预案,主动应对不同等级的干旱灾害。 

  各级抗旱预案由当地人民政府审批,报上一级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备案。凡经审批的各类抗旱预案,有关部门要坚决贯彻执行。 

4.3.3预警级别

  各级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在掌握水、雨情变化、当地蓄水情况、农田土壤墒情和城乡供水情况的基础上,针对干旱灾害的成因和特点,预测干旱发展趋势,判断干旱发生等级,及时向旱区发出干旱预警信号。干旱预警分为4级,即Ⅳ级干旱预警、Ⅲ级干旱预警、Ⅱ级干旱预警、Ⅰ级干旱预警,分别对应干旱等级中的轻度干旱、中度干旱、严重干旱、特大干旱。 

5  应急响应

5.1 总体要求

  按照旱灾的严重程度和范围,将应急响应分为四级。应急响应等级与干旱预警等级相对应。应急响应的总体要求是:加强领导,统一指挥,分级负责,部门协调;强化纪律,依法抗旱;快速反应,保障有力;落实责任,细化措施;科学调度,防抗结合,确保实现抗旱工作目标。 

5.2 Ⅰ级响应

  当农业干旱等级或城镇干旱等级为特大干旱时,发布Ι级干旱预警,即启动Ι级应急响应。 

5.2.1工作会商

  旗防指总指挥主持会商,指挥部相关单位领导和成员参加,邀请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下称市防办)领导或专家到会指导,并邀请水利、气象、水文、农业、土壤等有关方面的专家参会。可视情况每5日组织一次会商,必要时,随时举行会商。内容是通报当前全旗旱情和各镇抗旱活动情况,评估旱灾损失,提出会商意见,做出抗旱应急工作部署,并将情况及时上报旗人民政府和市防办。 

5.2.2工作部署

  旗防指做出全面抗旱工作部署,下发抗旱工作紧急通知,召开电视电话会议,把抗旱救灾作为中心工作,全民动员,全力以赴。密切监视旱情的发展变化,做好旱情预测预报,做好应急调水调度,并及时派工作组及专家组赴一线督促、指导抗旱工作。增加值班人员,加强值班,每天在达拉特旗电视台等有关媒体上发布《旱情通报》,报道旱情及抗旱措施。 

5.2.3方案启动

  立即启动抗旱应急方案,包括抗旱水量调度方案、节水限水方案及各种抗旱措施。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应对旱灾,对地表水与地下水等水源实施统一调度,采取水系联网、多源互补的方式,优化配置供水水源;严格实行计划用水,合理安排用水次序,优先保证城镇生活用水和农村牧区人畜用水。必要时,限制或关停部分高耗水服务行业、一般企业用水;紧急动用后备水源,使有限水资源发挥最大效益。 

  1、水库等供水工程应根据水量供水,优先保证城乡居民生活用水。 

  2、由旗防指统一协调,开辟新的水源,实施紧急调水;依法征调物资、设备、交通运输工具等,全力投入抗旱。 

  3、缺水严重的城镇限量供水;除保证重要机关、企事业单位(如发电、供水、天然气、医院和学校等)供水外,暂停和压缩部分工矿企业生产用水。 

  4、农村牧区出现严重临时性饮水困难的地方,组织有关单位和社会力量以及各级抗旱服务队为群众送水,确保农牧民饮水需要。 

5.2.4宣传动员

  1、由旗防指统一发布旱情通报。 

  2、旱情、灾情及抗旱工作等方面的公众信息,实行分级负责制,一般公众信息通过媒体向社会发布。 

  3、各级防指做好动员工作,组织社会力量投入抗旱。 

5.2.5部门联动

  Ⅰ级应急响应启动后,旗防指可依法宣布全旗进入紧急抗旱期,旗防指成员单位按照各自职责,做好抗旱救灾相关工作。 

5.2.6协调指导

  特大旱灾发生后,旗防指派出工作组赶赴一线指导抗旱工作,必要时成立前线指挥部,提供技术支持,协调水源、资金和物资,加强监督指导;在采取紧急措施的同时,立即向旗人民政府和市防办报告;根据现场情况,收集、掌握相关信息,判明旱灾程度,及时向旗人民政府和市防办上报旱灾的发展变化情况;请示市防办派出工作组现场帮助指导工作,提供技术、资金和物资支援。 

  相关镇的防汛抗旱指挥部启动Ⅰ级响应,可依照抗旱预案宣布本地区进入紧急抗旱期。同时增加值班人员,加强值班,由防汛抗旱指挥部的负责人主持会商,动员部署抗旱工作;按照权限统一调度本辖区内的水量;根据预案组织强化抗旱工作。受灾地方的防汛抗旱指挥部的成员单位在本级防汛抗旱指挥部的领导下,按照职责分工,及时向本级防汛抗旱指挥部提供气象、水情、墒情、农情、水质和供水等信息,做好有关抗旱工作。相关镇的防汛抗旱指挥部应将工作情况及时上报旗人民政府和旗防办。 

5.3 Ⅱ级响应

  当农业干旱等级或城市干旱等级为严重干旱时发布Ⅱ级干旱预警,即启动Ⅱ级应急响应。 

5.3.1工作会商

  旗防指副总指挥主持会商,旗防指领导和成员参加。邀请水利、气象、水文、农业、土壤等有关方面的专家参会。可视情况每10日组织一次会商,必要时,随时举行会商。内容是通报当前全旗旱情和抗旱活动情况,分析下步旱情发展,提出会商意见,部署抗旱工作,加强抗旱工作指导,并将情况及时上报旗人民政府并通报旗防指成员单位。 

5.3.2工作部署

  旗防指做出抗旱工作部署,下发抗旱工作紧急通知,召开全旗抗旱工作会议,把抗旱救灾作为中心工作,全民动员,全力以赴;旗防办加强值班力量,密切监视旱情的发展变化,做好旱情预测预报,做好应急水源调度,并及时派工作组及专家组赴一线指导抗旱工作;旗防指办不定期在达拉特旗广播电视台等新闻媒体上发布旱情信息。 

5.3.3方案启动

  旗防指启动抗旱应急方案,包括抗旱水量调度方案、节水限水方案及各种抗旱措施。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应对旱灾,对地表水与地下水等水源实施统一调度,优化配置供水水源;严格实行计划用水,合理安排用水次序,优先保证城镇生活用水和农村牧区人畜用水。 

  1、水库等供水工程根据水量供水,优先保证城乡居民生活用水,充分发动群众,积极组织灌溉。 

  2、由旗防指统一协调,开辟新的水源,实施紧急调水;必要时依法征调物资、设备、交通运输工具等,全力投入抗旱。 

  3、缺水严重的城镇限量供水;除满足重要机关、企事业单位(如发电、供水、天然气、医院和学校等)用水外,暂停和压缩部分工矿企业生产用水。 

  4、农村牧区出现严重临时性饮水困难的地方,组织有关单位和社会力量及各级抗旱服务队为群众送水,确保农村牧区饮水需要。 

5.3.4宣传动员

  1、由旗防指统一发布旱情通报。 

  2、旱情、灾情及抗旱工作等方面的公众信息,实行分级负责制,一般公众信息通过媒体向社会发布。 

  3、各级防指做好动员工作,组织社会力量投入抗旱。 

5.3.5部门联动

  Ⅱ级应急响应启动后,旗防指可依法宣布旱区进入紧急抗旱期,旗防指成员单位按照各自职责,做好抗旱救灾相关工作。 

5.3.6协调指导

  旗防指派出工作组赶赴一线指导抗旱工作,提供技术支持,协调水源、资金和物资,加强监督指导;在采取措施的同时,向旗人民政府和市防办报告;根据现场情况,收集、掌握相关信息,判明旱灾程度,及时向旗人民政府和市防办上报旱灾的发展变化情况;请示市防办派出工作组现场帮助指导工作,提供技术、资金和物资支援。 

  相关镇的防汛抗旱指挥部可根据情况,依法宣布本地区进入紧急抗旱期,行使相关权利。同时增加值班人员,加强值班。由防汛抗旱指挥部的主要负责同志主持会商,具体安排抗旱工作,按照权限统一调度本辖区内的水量;根据预案组织加强抗旱工作。受灾地方的防汛抗旱指挥部的成员单位在本级防汛抗旱指挥部的领导下,按照职责分工,及时向本级防汛抗旱指挥部提供气象、水情、工情、墒情、农情、水质和供水等信息,做好有关抗旱工作。各镇的防汛抗旱指挥部应将工作情况及时上报旗人民政府和旗防办。 

5.4 Ⅲ级响应

  当农业干旱等级或城市干旱等级为中度干旱时应发布Ⅲ级干旱预警,即启动Ⅲ级响应。 

5.4.1工作会商

  旗防指副总指挥主持会商,旗防指有关领导和成员参加,邀请水利、气象、水文、农业、土壤等有关方面的专家参会。可根据情况确定时间组织会商。内容是通报当前旱情和抗旱活动情况,分析下步旱情发展,提出会商意见,部署抗旱工作,并将情况上报旗人民政府并通报旗防指成员单位。 

5.4.2工作部署

  旗防指做出抗旱工作部署,下发抗旱工作通知,并根据情况召开全旗抗旱工作会议。旗防指办派工作组、专家组,指导地方抗旱工作。 

5.4.3方案启动

  旗防指采取切实措施应对旱灾,优化配置供水水源;实行计划用水,合理安排用水次序,确保抗旱用水。 

  1、井灌区要充分发动群众抗旱,努力扩大灌溉面积。抗旱服务队全部出动抢灌,为群众搞好服务。 

  2、推广应用抗旱化学试剂,提高植物的抗旱能力。 

5.4.4宣传动员

  旗防指统一向新闻媒体通报旱情,适时报道有关旱情和抗旱工作开展情况,提高广大群众的节水意识,组织动员群众开展抗旱工作。 

5.4.5部门联动

  Ⅲ级响应启动后,旗防指具体安排抗旱相关工作,旗防指成员单位按照各自职责,做好抗旱工作。 

5.4.6协调指导

  旗防指办派出工作组赶赴现场指导工作,提供技术指导,协调水源,督促受灾镇的防汛抗旱指挥部,加强领导,组织广大群众迅速行动,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做好抗旱工作。 

  相关镇由本级防汛抗旱指挥机构主要负责同志主持会商,具体安排抗旱工作,按照权限调度本辖区内的水量;根据预案组织抗旱,派出工作组、专家组到一线具体帮助抗旱工作,并将本镇抗旱的工作情况上报旗人民政府分管领导和旗防办。 

5.5 Ⅳ级响应

  当农业干旱等级或城市干旱等级为轻度干旱时发布Ⅳ级干旱预警,即启动Ⅳ级响应。 

  旗防指密切监视旱情发展变化,加强抗旱工作的指导。 

  相关镇由本级防汛抗旱指挥机构负责同志主持会商,具体安排抗旱工作;按照权限调度本辖区内的水量;根据预案组织抗旱,派出工作组、专家组到一线具体帮助抗旱工作,并将抗旱的工作情况上报旗人民政府分管领导和旗防办。 

5.6 应急结束

  1、当干旱程度减轻,按相应干旱等级标准降低预警和响应等级,按原程序进行变更发布。当极度缺水得到有效控制时,事发地的防汛抗旱指挥部可视旱情,宣布结束紧急抗旱期。 

  2、依照有关紧急抗旱期规定,征用、调用的物资、设备、交通运输工具等,在抗旱期结束后应当及时归还;造成损坏或者无法归还的,按照有关规定给予适当补偿或者作其他处理;已使用的物资按灾前市场价格进行结算。 

  3、紧急处置工作结束后,旗防汛抗旱指挥部应协助旗政府进一步恢复正常生活、生产、工作秩序,修复基础设施。 

6  应急保障

6.1 资金保障

  抗旱资金按照政府投入与受益者合理承担相结合的原则筹集。旗人民政府要在本级财政预算中安排资金,主要用于遭受特大干旱灾害地区的兴建应急水源工程、建设抗旱设施的费用补助、主要抗旱工程的修复、农业灌溉水费补助及其他规定的抗旱工程的修复和建设。 

6.2 物资保障

  旗防汛抗旱指挥部要储备足够的抗旱、救灾物资,并安排一定的储备管理费用;按照制订的抗旱物资储备及经费管理办法,对储备的抗旱物资,要按规定登记造册,实行专库、专人管理,并明确调运管理办法,严格调运程序。抗旱物资由旗防汛抗旱指挥部根据需要负责调用。 

6.3 水源保障

  各级防汛抗旱指挥部要督促城乡供水部门和水工程管理单位加强对水源和抗旱设施的管理和维护,在重点地区、重点部位落实应急备用水源,确保城乡供水安全。特别是干旱缺水城市,要根据实际需要,划定城市生活用水水源,当发生严重干旱或特大干旱时,严格限制非生活用水,储备必要的应急水源;对容易出现饮水困难的农村牧区,要根据当地的水源状况,控制农业灌溉,预留必要的饮用水源。 

6.4 队伍保障

  应急队伍的任务主要是保障应急送水和抗旱救灾。在抗旱期间,旗人民政府和防汛抗旱指挥部应组织动员社会公众力量投入抗旱救灾工作,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参加抗旱救灾的责任。旗防汛抗旱指挥部应及时组织抗旱服务组织深入旱情严重的地区,为农牧民提供解决人畜饮水困难、流动灌溉、维修抗旱机具、租赁抗旱设备、销售抗旱物资和抗旱技术咨询、推广抗旱新技术、承担应急供水等服务。 

6.5 供电保障

  电力部门主要负责抗旱救灾等方面的供电需要和应急救援现场的临时供电。 

6.6 医疗保障

  医疗卫生防疫部门主要负责旱灾区疾病防治的业务技术指导;组织医疗卫生队赴灾区巡医问诊,负责灾区防疫消毒、抢救伤员等工作。 

6.7 治安保障

  公安部门主要负责做好旱灾区的治安管理工作,依法严厉打击破坏抗旱救灾行动和工程设施安全的行为,保证抗灾救灾工作的顺利进行。 

6.8 社会动员保障

  抗旱是社会公益性事业,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抗旱和保护水利工程设施的义务。各级防汛抗旱指挥部应根据旱灾的发展,做好动员工作,组织社会力量投入抗旱。旗防汛抗旱指挥部的组成部门,在严重旱灾期间,应按照分工,特事特办,急事急办,解决抗旱的实际问题,同时充分调动本系统的力量,全力支持抗灾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旗人民政府应加强对抗旱工作的统一领导,组织有关部门和单位,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做好抗旱工作。在抗旱的关键时刻,各级抗旱行政首长应靠前指挥,组织广大干部群众奋力抗灾减灾。 

6.9 技术保障

  依托旱情监测预报系统,灾情分析评估系统,在总结水源供水调度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以现行的水源供水调度工作流程、调度规则、组织分工为基础,建立抗旱调度决策支持系统。旗防汛抗旱指挥部应建立抗旱专家库,专家库由抗旱、设计、科研、管理、气象、环保等部门有实践经验的专家组成。当发生旱灾时,由防汛抗旱指挥部统一组织,为抗旱指挥决策提供技术支持。 

6.10 宣传及培训

  旱情、灾情及抗旱工作等方面的公众信息交流,由旗防汛抗旱指挥部通过媒体向社会发布。抗旱的重要公众信息交流,实行新闻发言人制度,经旗人民政府同意后,由防汛抗旱指挥部指定的发言人,通过本地新闻媒体统一向社会发布。由旗防汛抗旱指挥部统一组织抗旱业务培训,培训工作应做到合理规范课程、考核严格、分类指导,保证培训工作质量。 

7  后期处置

  发生旱灾的当地人民政府应组织有关部门做好灾区生活供给、卫生防疫、救灾物资供应、治安管理、恢复生产等善后工作。 

7.1 救灾

  在遭受旱灾影响后,各镇防汛抗旱指挥部要积极配合旗防汛抗旱指挥部的成员单位,按照职责分工,及时做好旱灾救助工作,妥善安排好受旱地区群众的生活,并帮助群众恢复生产和灾后自救。 

  1、民政部门负责受灾群众生活救助,及时调配救灾款物,组织安置受灾群众,作好受灾群众临时生活安排,保证灾民有粮吃、有衣穿、有水喝,切实解决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问题。 

  2、卫生部门负责调配医务技术力量,抢救因灾伤病人员,对污染源进行消毒处理,对灾区重大疫情、病情实施紧急处理,防止疫病的传播、蔓延。 

  3、当地人民政府应组织清除可能造成环境污染的污染物。 

7.2 灾后工程修复

  在抗旱结束后,应及时拆除河道、渠道临时拦水建筑物,恢复河道、渠道等原有功能。督促各地及时回收临时抗旱机械,加强养护和管理,以备下次干旱时使用。 

7.3 抗旱工作评价

  相关抗旱部门应针对抗旱工作的各个方面和环节进行定性和定量的总结、分析、评估。引进外部评价机制,征求社会各界和群众对抗旱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总结经验,找出问题,从抗旱工程的规划、设计、运行、管理以及抗旱工作的各个方面提出改进建议,以进一步做好抗旱工作。 

8  附则

  对在抗旱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先进集体和个人,由旗防汛抗旱指挥部报请旗人民政府表彰;对在抗旱工作中玩忽职守造成损失的,依法追究责任,给予处罚。 

8.1 名词术语解释

  1、抗旱预案:是指在现有工程设施条件和抗旱能力下,针对不同等级、程度的干旱而预先制定的对策和措施,是各级防汛抗旱指挥部门实施指挥决策的依据。 

  2、抗旱服务组织:是指由水利部门组建的事业性服务实体,以抗旱减灾为宗旨,围绕群众饮水安全、粮食用水安全、经济发展用水安全和生态环境用水安全开展抗旱服务工作。国家支持和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各种形式的抗旱社会化服务组织。 

  3、轻度干旱。满足下列条件之一即为轻度干旱:①春秋两季连续无雨日达到15—25天,夏季连续无雨日达到10—20天,冬季连续无雨日达到15—30天;②夏季一个月内降雨距平均值少20%—40%(含40%),春秋二个月内降雨距平均值少30%—50%(含50%),冬季三个月内降水距平均值少25%—35%(含35%);③受旱区域作物受旱面积占播种面积的比例达到10%—30%(含30%);④因旱饮水困难人口在2万人以下(含2万人)。 

  4、中度干旱。满足下列条件之一即为中度干旱:①春秋两季连续无雨日达到26—45天,夏季连续无雨日达到21—30天,冬季连续无雨日达到31—50天;②夏季一个月内降雨距平均值少40%—60%(含60%),春秋二个月内降雨距平均值少50%—65%(含65%),冬季三个月内降水距平均值少35%—45%(含45%);③受旱区域作物受旱面积占播种面积的比例达31%—50%(含50%);③因旱饮水困难人口在2—5万人(含5万人)。 

  5、严重干旱。满足下列条件之一即为严重干旱:①春秋两季连续无雨日达到46—70天,夏季连续无雨日达到31—45天,冬季连续无雨日达到51—80天;②夏季一个月内降雨距平均值少60%—80%(含80%),春秋二个月内降雨距平均值少65%—75%(含75%),冬季三个月内降水距平均值少45%—55%(含55%);③受旱区域作物受旱面积占播种面积的比例达51%—80%(含80%);④因旱饮水困难人口在5—10万人(含10万人)。 

  6、特大干旱。满足下列条件之一即为特大干旱:①春秋两季连续无雨日大于70天,夏季连续无雨日大于45天,冬季连续无雨日大于80天;②夏季一个月内降雨距平均值少80%以上,春秋二个月内降雨距平均值少75%以上,冬季三个月内降水距平均值少55%以上;③受旱区域作物受旱面积占播种面积的比例在80%以上;④因旱饮水困难人口达到10万人以上。 

  7、城市干旱:因遇枯水年造成城市供水水源不足,或者由于突发性事件使城市供水水源遭到破坏,导致城市实际供水能力低于正常需求,致使城市实际供水能力低于正常需求,致使城市的生产、生活和生态环境受到影响。 

  8、城市轻度干旱:因旱城市供水量低于正常需求量的5%—10%,出现缺水现象,居民生活、生产用水在受到一定程度影响。 

  9、城市中度干旱:因旱城市供水量低于正常日用水量的10%—20%,出现明显的缺水现象,居民生活、生产用水受到较大影响。 

  10、城市严重干旱:因旱城市供水量低于正常日用水量的20%—30%,出现明显缺水现象,城市生活、生产用水受到严重影响。 

  11、城市特大干旱:因旱城市供水量低于正常日用水量的30%,出现极为严重的缺水局面或发电供水危机,城市生活、生产用水受到极大影响。 

  8.2本预案由旗水务局负责制定和解释。 

  8.3本预案自印发之日起实施。 

9  附表:2015年达拉特旗防汛抗旱责任人

     

    

    

    

      

    

    

    

    

    

    

    

    

    

    

    

    

    

    

附件: